【上饶】婺源民宿业迎来春天
农产品网 农产品网 2024年12月25日

春风拂过大地,油菜花铺满了“梦里老家”婺源的山岭。一栋栋隐藏在花丛中、林木间的各色民宿,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。近年来,婺源县在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中,加快推进民宿产业规模化、差异化、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,民宿已经成为继油菜花、晒秋、赏枫之后的又一张亮丽名片,成为众多游客追求“诗和远方”的打卡胜地。

古宅新生

漫步在赋春镇严田村,不时看到年代久远的古宅。“这些古宅可都是宝贝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李其良笑着说。

严田村共有明清时期的古宅50余栋,其中30余栋被村集体统一收储,有的出租,有的出售。这些古宅都被修旧如旧,用来开办民宿。目前,严田村共有民宿30余家。

严田村的民宿,是婺源县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该县境内古村、古树、古宅遍布乡野,据统计,1949年前的古宅有4000余栋,是全国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。

怎样让古宅“活”起来,变资源为资本?2011年起,婺源县本着“高端民宿做优、中端民宿做强、低端民宿做精”的思路,采取“试点先行、以点带面、全面铺开”的方式,大力发展民宿产业。当年,婺源县引进外地资本,开发了首家古宅民宿九思堂。至今,全县精品民宿已达600余家,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古宅民宿有100余家,百栋以上的民宿集群有两处。

外面,远山近水,生机勃发;里面,文友相聚,交谈甚欢。在沱川乡篁村的晚闻堂里,民宿业主余晓群正在和各方客人一起挥毫泼墨。余晓群以前在外从事雕刻、书画创作等,2016年回到家乡,投资300万元打造了以书画雕刻为主题的民宿晚闻堂。

婺源县在布局民宿产业时,十分注重“一宿一品”,通过丰富内涵、植入业态等方式,将歙砚、徽墨、茶艺、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,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宿类型,涌现出了以将军府为代表的茶艺文化民宿、以熹园心宿为代表的歙砚文化民宿、以继志堂为代表的徽墨文化民宿、以流苏小筑为代表的田园生活型民宿、以土墙部落为代表的乡间野趣型民宿、以水岸边为代表的现代时尚型民宿、以厚塘庄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型民宿等。

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,既给婺源旅游业注入了鲜活力量,又妥善解决了古建筑年久失修、濒临倒塌的问题,有效保护了婺源传统建筑文化。

筑巢引凤

为了进一步促进民宿产业发展,去年11月,婺源县出台促进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,提出在全县建设一批有故事、有体验、有乡愁的“五品”(品韵、品相、品质、品味、品牌)休闲乡村民宿,到2025年,全县规模化、标准化、“四证”齐全、规范经营的休闲乡村民宿达1000家左右,中高端民宿达200家以上。对获评省级三星级、四星级、五星级的休闲乡村民宿,分别按照20万元、40万元、60万元的标准,对其进行周边环境整治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改造;县财政再一次性分别奖励2万元、5万元、8万元。

为了筑巢引凤,婺源县在秀美乡村建设和涉农资金项目安排上,优先打造民宿发展集聚村,着力改善村庄道路、景区公厕、停车场、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,先后打造了影视村虹关村、摄影村漳村、进士村严田村等一批不收门票的景点,为后续民宿产业集聚提供了平台,拓展了空间。

办证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宿尤其是古宅民宿行业的发展。婺源县在我省率先推行民宿规范经营许可证制度,创新出台《民宿(农家乐)特种行业许可实施办法》,将民宿经营纳入正规军行列,使民宿产业真正实现有证经营、规范管理。

同时,婺源县通过制定出台和落实支持民宿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,破解了民宿土地性质转换难、消防安全保障不到位等瓶颈问题。

富民兴业

春光灿烂,游客纷至沓来。这些天,江湾镇篁岭新村的篁岭名墅天天客满,民宿业主曹松钦忙着招呼客人。该民宿有18个房间,旅游高峰时一房难求。民宿自2017年营业以来,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。

生态美,百姓富。在婺源县,像曹松钦一样开办民宿走上富裕路的还有很多。该县民宿大多是租用或购买古宅、旧厂房、空闲房经营,用工以当地村民为主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
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,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地有情怀的成功人士前来投资兴业,还吸引了大批本土乡贤返乡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。在严田村,近年来返乡创业、从事民宿等旅游开发的村民有60余人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。

婺源民宿业正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。2019年,到婺源县参观体验民宿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,人均停留2.5天,日均消费1300元,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,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。婺源民宿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,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婺源文化的窗口和推动文旅融合、乡村振兴的平台。


精选推荐
1.513104s